【绘问慧答】第10期:提过多问题,是否会打断孩子绘本阅读的完整性? “度”应该如何把握?
绘问慧答第10期
提过多问题,是否会打断孩子
绘本阅读的完整性?
“度”应该如何把握?
文/姚颖
绘 问
Q1
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提过多的问题,是否会打断孩子的阅读体验?如果需要和孩子在阅读中进行互动,如何把握一个“度”,既能保持孩子阅读的完整性,又能实现阅读的讨论交流呢?
慧 答
在上一期的“绘问慧答”栏目中,我们交流了如何亲子共读绘本过程中的常规互动问题,结合艾登钱伯斯的《说来听听》,我们也帮大家梳理了阅读分享讨论中的几类问题。最近也有朋友提出质疑,在绘本阅读过程中,不管是在亲子共读,还是在课堂阅读中,过多提问题,是否会打断孩子的整体阅读体验呢?如果阅读交流和互动是需要的,那么这其中的“问”与“不问”,什么时候“问”,什么时候“不问”,“问到什么程度”,等等,应该如何把握以保持平衡,达成最佳阅读效果呢?这的确是一个更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。
我们提到过,绘本,纵有千般好,也必须读起来、用起来,才能发挥其无穷的价值。的确,在实际的亲子共读和阅读指导过程中,我们会发现,要么是成人不参与、不指导,把绘本扔给孩子自读;要么是在阅读过程中提过多问题,打断孩子的整体阅读。
这里举一个我前两年去北京某小学听一节绘本课的例子。老师给三年级的学生讲特别优秀的我们中国的原创绘本《安的种子》,讲得是本、静、安三个小和尚都得到了师傅给的千年莲花的种子,而三个小和尚种种子的态度和方式各不相同,最后只有安在夏日的荷塘种出了盛开的千年莲花。老师配乐读绘本故事,讲得声情并茂,音乐的配合,节奏的把握,氛围的营造都非常好。
我正和孩子们沉浸其中,慢慢进入这个禅意浓浓的故事氛围之中时,突然老师停了下来。向学生抛出了第一个问题“拿到种子后,三个小和尚会做些什么?”孩子们纷纷开始思索,从老师刚刚苦心营造出来的故事情境中抽离出来,积极地思考、分析、猜测。一番交流讨论后,老师又开始往下讲故事。还没听两分钟,老师又“啪”的停住,问了孩子们第二个问题“猜猜谁的种子会开花,你支持三个小和尚中的哪一个,为什么?”如此种种,在故事的前半段,老师一共提出了4个问题,4次打断了孩子的阅读。这无疑从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故事阅读的完整性。
而我们的家长也容易走入这样的急于马上检验孩子阅读效果的误区,非要立竿见影地看到孩子是不是读懂了,是不是在积极地思考,是不是能明白书中的道理。
其实,3-8岁的孩子还是以整体认知为主,在阅读过程中,孩子的思维在进行整体建构,根据图画、父母的讲述、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主观的理解,他们能在头脑中建构出对绘本故事的整体感知。例如,不需要问太多的问题,孩子在流畅地亲子共读完一本书后会非常开心,乐不可支,或者重复书中有趣精彩的情节,或悲伤难过,或对其中的不解表示疑惑,等等。这些都是很好的整体认知和阅读反馈。
但是,这是不是意味着为了保持孩子绘本阅读体验的完整性,就不用提任何问题或进行任何互动呢?我觉得也不是。阅读有两种倾向,一种是向内的,每个人的阅读有一个过程是内化的,即个人的阅读理解、积极地建构意义,形成对故事文本的认知、体味和判断。不过,阅读还有一种倾向是向外的,正如钱伯斯所说的,读完一部好的作品,我们总有一种想要和人沟通交流的愿望和冲动。所以阅读分享在亲子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。不沟通不交流的亲子阅读或师生共读,是成人和孩子各自向内的,没有形成应有的互动和交融,那么效果势必是有局限的。
以前我曾经在微博上和家长讨论“阅读过多”的问题。说有一个孩子的妈妈特别注重孩子的阅读培养,给孩子买了很多书,孩子从书中得到了应有的乐趣,却不愿意玩玩具,更不愿意跟小朋友在一起,不愿意参加户外运动。这个孩子的妈妈每个周末都带他去书店或者图书馆,很少去其他地方。如此种种,进而出现孩子所谓的“精神漂移”的现象,似乎是在批判某种阅读养育方式。
我觉得阅读本身是没有错的。我们给孩子看再多的书也不为过。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阅读,如何运用这一方式手段和媒介,而不要把阅读简单地理解为“为阅读而阅读”。
读完一本故事后立刻问孩子“这本书说的是一个什么道理”、“你从中读懂了什么”之类的问题,是不是合理呢?
有一次,我去北京一所小学参加老师组织的阅读活动。活动同时邀请了班上几位学生的家长参与。阅读活动中,每位家长带领4个孩子共读一本绘本。每一组的故事爸爸和故事妈妈都非常热情,也非常投入。
他们绘声绘色地给围坐在身边的孩子们讲故事,孩子们也专注地听着,这样的画面温馨而美好。故事讲完了,就听爸爸妈妈们此起彼伏地抛出同样的问题:“听完这个故事,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啊”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”等。刚刚还沉浸在阅读书籍、欣赏故事的愉快氛围中的孩子,立刻板起脸开始冥思苦想起来。
这样具有明显倾向的、教育意味明显的问题,在亲子阅读中是不主张的。教育的意义在无形的“化”的过程。那些故事中所蕴含的诸如诚实、善良、友爱、理解、包容、勇敢、坚强等,已经随同书中那些可爱的、有趣的、感人的形象和情节,渗透进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田间。
所以,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亲子阅读也是等待的艺术,急于求成让孩子说出道理,未必是孩子真正领悟到的道理,极有可能是孩子为了迎合父母而说出的敷衍之词。
当然,阅读中的沟通和互动是需要的,它有很多技巧可言,这个问题我们留待后面继续讨论。
指导专家
姚颖,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教授,中国少儿阅读教育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
精彩无限,待您回味!
• end •
主编 | 姚颖老师
本文编辑 | 陈威然
未经授权,谢绝转载
(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,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)
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,关注绘本教学公众号!
以绘本为名,陪你一路成长
不失初心,不忘初衷